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电话:021-58446796
公司QQ:732319580
邮箱:daisy.xu@easytranslation.com.cn
网址:www.easytranslation.com.cn
地址: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金豫路700号6号楼1楼
当前大学翻译教育有病了,而且病情严重。表现之一是培养的翻译专业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用人单位的翻译岗位的要求,造成翻译专业成为难就业的专业,毕业即失业成为现实,很多翻译专业的同学改行。让众多向往翻译和外语学习的同学和家长望而却步。到了该给大学翻译教学诊断病情并且开药方的时候了。
有些大学教师已经看到了问题,并且忧心如焚,但是大学教育的体质和固有的观念,使得单靠少数人的呐喊无济于事。但是不能因此不作为,应该看到教育改革不是啃不动的铁板,而是不断努力可以引导的领域,需要教育方、需求方、管理方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交流和研讨进行改进和革新。
在这方面,郑州大学的李长林已经进行了总结,在2008年第4期的“中国科技翻译”杂志发表了题为“翻译方向的历史性转移”的文章。虽然是5年前的文章,但是对比国内翻译教学的现状,文章的观点仍然令人深思。文章指出了大学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值得一读。这篇文章很长,为了各位阅读方便,现在摘录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并希望引起讨论与反思。
---------------------------------------------------------
目前我国翻译教育事业的现状如何? 概括来说就是“四个陈旧”和“一个短少”, 即“专业方向陈旧”、“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陈旧”、“教师队伍陈旧”和“授课时数短少”。
就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 尤其是翻译教学而言, 问题却十分突出。首先是定向问题没有解决。大学本科“译”的问题放在“听、说、读、写”的后面, 究竟译什么, 达到什么程度, 定向不明无法定位。就教学内容而言,许多院校仍然沿着语言文学轨道前行, 当然也有一部分院校进行了修补, 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的语言文学轨道。其次是对变化的社会需求反应迟钝, 变革速度缓慢, 与整个中国的发展趋势很不协调, 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现实已经告诉我们: 纯文学翻译教学和空洞的翻译理论教学已无力面对今天丰富多彩的社会翻译需要。
(目前翻译专业的)教材组织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文学题材仍是主题, 理论论述仍出自文学名家之作。其次是这些题材所涉及到的翻译方法, 它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它去处理自己的译文作用甚小。
本科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做翻译工作呢? 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对现行的翻译教育作一系列的改革才可以做到。而其中, 教材内容变革是首要的。
首先, 大学本科翻译教程在题材选向方面要为学生的未来正确导向。题材选编要贴近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 诸如科技、经济、政治、新闻、广告、法律、文化甚至体育、艺术、音乐等也应有所考虑。其次, 大学本科翻译教程要讲授一些常用翻译方法, 以开拓学生的翻译思路, 提高翻译技能。最后, 大学本科教程应附有大量的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翻译练习, 以利于学生实际操作, 增强翻译语感。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翻译课的教学法, 基本上是在延续50年前的模式:课堂灌注法, 即老师讲, 学生听。从绪论到结束语, 一章一节,一句一例按部就班讲到底, 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听听记记, 考试前读读背背,考试时抄抄写写, 拿上个考分结束翻译课, 而且还自感学得不错。考试结束, 文凭拿到了, 条条框框也基本上返还给老师了。现实生活中种种劣质译文, 追其根源可能多数由此而来。
万物理相通, 学翻译也没有别的灵丹妙药。学习再学习, 实践再实践是做好翻译的唯一药方。翻译理论一点不学不行, 否则只能是盲目翻译, 费时费力效果差; 反之, 只学理论不去实践, 只能是空洞理论, 而无法解决实际翻译问题。为此, 让学生走向社会或把课堂教学与大社会结合起来是学好翻译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生活中, 墨守成规, 完成书本条条教学还是一些翻译教师的选择。如此方法, 不改误人。
我国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历来以语言文学为主线, 50年来未有根本性的改变。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 除中途改行者外, 基本上都属于语言文学体系人才。
我国高等院校翻译教育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翻译主攻方向业已发生了转移这一事实, 但这并不是说文学翻译和语言学习不再需要。语言和文学学习、研究与翻译专家不仅过去需要, 现在需要, 将来也是不可或缺的。今天的中国与50年前大不一样, 我们不能墨守成规, 一成不变。
文学翻译已经不再是目前翻译的主攻方向, 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文体和应用文体的翻译,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 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注:本文转载自“本地化世界网”,作者:崔启亮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 专业方向守旧, 理论脱离实际和过多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日益突出, 追求数量而不顾及质量, 过多强调外语的原定专业性, 而很少考虑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用性。上述种种成因很多, 与一成不变的专业设置有关, 与课程设置、教材及教法有关。
笔者曾走访过几家翻译公司, 听到的第一句话是: “英语本科毕业生一个不要”, 理由是素质差。他们说: “ 应聘毕业生总是拿出四级、六级、八级证书来证明自己的外语水平很高, 但却无法译好我们提供的资料”。这一结论对与否有待商榷, 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反思目前高校翻译课程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