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8446796

  中   文

English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电话:021-58446796

公司QQ:732319580

邮箱:daisy.xu@easytranslation.com.cn

网址:www.easytranslation.com.cn

地址: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金豫路700号6号楼1楼

译锐感悟-第五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翻译心得
发布时间:2019-05-14 作者:admin 点击:188

第五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翻译心得第五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翻译心得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2014年第五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邓志辉。日前,她发来此文并附信表示,此前有两位参赛同学先后去信与她探讨,她不敢怠慢,用心回复并分享了个人在本次翻译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对类似体裁的文学翻译也作了简要探讨。衷心希望这篇心得能对更多翻译爱好者有所启发。】

**同学:你好!谢谢你发来译文与我探讨。你谦虚的态度让我感动,而你对翻译的认真与执著态度,也让我自觉不可以对你的来信敷衍了事;所以,虽然我不敢当“请教”二字,但非常愿意与你分享我自己在翻译 Limbo 这篇文章时的一些考虑,以及对类似体裁的文学翻译的一点点思考。

我不认为你的译文有什么明确的“硬伤”,因为它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漏译”,整体行文表达也没有明显的违和感。事实上,就 Limbo 这篇小短文而言,除了少数词、句、文化因素易致误解或不易翻译准确到位以外,多数地方并不会造成单句翻译上的难度,也就是说,如果单就表层的字句理解与意义转换而言,我个人怀疑很多参赛译文都不会有太大、太显著的差别。例如:是“封冻”“冻结”还是“定格”(在这过渡地带),是“就像废弃的建筑上的涂鸦”还是“有如颓败建筑上的涂鸦”,是“嘲讽地自语”“嘲弄地嘟囔”还是“嘟囔着挖苦”,是“骤然觉到”还是“突然感觉”——孤立来看,这些译词的选择偶尔也许有雅俗之别,多数却极难说有高下之分,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译文质量的差异呢?我个人觉得这篇文章翻译的关键处在于:是否对原文整体风格有所把握,并在译文中加以恰当和有效的体现。

这里“风格”一方面体现于字词、句式等语言层面,另一方面更体现于语言表层之下、作者所传递的某种情绪之中。就语言层面而言,原文文风简洁优美,用词精炼,叙述毫不拖泥带水,因此我个人在翻译时也尽力做到简洁精炼,多用短句,不多用不必要的字词(但后来回看译文仍觉有不够简洁处)。我个人的领会是:这种语言风格很适于表达文中叙述者面对家庭变故时的失落与茫然情绪(详见下文论述)。此外,在词汇选择上我认为也需遵原文风格避免选用过分口语化的词汇,同时注意译文风格在句式与词汇上的整体一致性。

不过,在仿佛平静的简洁叙事背后,则是“情绪表达”的层面。说到底,这篇散文“记事”之意在“表情”:所记的事是叙述者在车库中等待父亲与搬家卡车到来期间的一些所见与所想,其时父母离婚一事已定,身为未成年子女,面对家人分离、搬离旧居等现状,作者无力挽回却心有不舍,也许还有些许不甘,因此被动接受(体现为平静克制的叙事)之中,是掩不住的失落、伤感与面向未来生活时的茫然之情。动笔翻译之前先带着阅读欣赏、领会作者情感的心态去读原文,也许更易感悟到这些贯穿全文的情绪。

我们来回顾一下原文的叙事过程与叙事视角:开篇以简短的并列句初定情感基调,同时交待背景(事件与地点),点明作者的观察性叙事视角(第二段进一步交待了叙述者此时的观察位置),人物的茫然心情则在首段末句通过一个移情式的表达有所体现(“所有待搬的物件都以一种混乱而不确的状态定格于过去与未来之间”,试想,若叙述者面对未来是欢欣雀跃与期待的心情,眼中待搬物件的混乱只怕会在笔下也相应地呈“雀跃”感)。接下来的二到六段,叙述者视线从堆积的箱包移到墙角的暖炉,再到右手边的工作台,再到台前送往救世军的箱子,再到罔顾色调胡乱堆放的家具,个中描述无不体现出上述伤感情绪的影响:毫不留情封起回忆的箱包在我眼中恍若墓碑;不解风情兀自工作的供热管风声在我耳中宛如哀乐;不再呈现日常居家状态的工作台在我眼中显得格格不入、极其陌生以至让人生厌;潦草的“救世军”字迹仿佛在讽刺地提醒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忆;而胡乱堆放的家具则俨然是“物是人非”的现场注解,“刺目”(lash out)一词不仅是对杂乱颜色的写实,更是叙述者情绪的写虚(再试想,若作者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快乐,眼前的杂乱颜色堆砌也许不仅不会刺目,反而会是飞扬心情的注解)。随着上述叙述,作者似乎渐渐被迫且越来越真切地触到“一切已不可变更”的残酷现实,而在最后一段突然从这种思绪的茫然、失落中回过神来,并尤其切肤地感受到现实是如此异常地冰冷(“阴冷得厉害”),几乎令人难以承受(期望尽快离开此地此情此景)。

这样清晰体认到原文在平静叙述表面下、整体情绪上若隐若现的伤感,半属无奈半属无力的茫然,以及付诸文字时的淡淡克制感之后——我个人坚持认为必须进行完这一步(通读,对全文意旨与风格了然于心)以后才可以开始动笔翻译——译者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如何以最恰切的方式将这种情绪用目标语加以表现。例如,若译者对叙述者的伤感产生同理心,也许就不至于在开篇第一句中用到“终于(离婚了)”“总算把婚离了”“终于尘埃落定了”这样没心没肺的表达,“告一段落”“手续已办好”等表述也似乎稍嫌情绪表达不足,面对“救世军”字迹引起的讽刺感时也多半不会用到“(嘟囔着)挖苦”这样偏冷峻犀利的词汇;若译者能充分领会叙述者的失落、无奈与无力感,就不至于在表达时为赋新词“强添丽巧”,以致出现如曹老师在点评中所指出的那些“过火”表述:“在……罅隙里泛滥成灾”“忍不住思绪纷飞”“浅唱低吟着挽歌”“我的内心却如那屋子般空荡荡,魂不知所归”……在原文既定的情绪对照下,这些表述显得飘忽、张扬、不解人(叙述者)意(平静克制下的落寞沉重与感伤茫然)。

同样,若译者翻译时能将自己的情绪调到与叙述者相似的状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将这种情绪用汉语准确而恰当地加以再现,也许就会认识到不应过分拘泥原文的句式、结构、标点等表层形式,而会基于语义的“信”去灵活地遣词、造句、控制行文节奏,为表“情”服务,从而更接近曹老师所述的“达雅”,更接近“辞旨雅密,正而不艳”。人们常说译者有如“戴着镣铐的舞者”,因为“忠实”是翻译必戴之镣铐,如果说上述任何在语义、风格、情感等方面的不准确翻译有如译者戴错了镣铐的话,超量发挥的过火翻译似有抛开镣铐之嫌,而过分拘泥原文形式的翻译则镣铐过紧,有成为囚犯之虞。就 Limbo 的翻译而言,也许“镣铐过紧”错误更易体现为译者有时忘记还要“跳舞”,或者跳的舞不成风格,有乱跳与随便跳的嫌疑。我自己的译文在这点上当然不算做得完满,但我确实在翻译时有这个明确的意识:译文从遣词造句到行文节奏都应尽力呈现某种一致的、能尽可能恰当再现原文境界的写作风格。在此意识指导下,每一个选词、每一处断句、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标点,都有其目的与意味。当然,由于文学审美趣味的差异,肯定不是每个人都会对同一篇文章产生相同的审美,但译文能获得各位专家级评委老师的共鸣与认可,我愿意相信这表明我的这一“译出意境与风格”的翻译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并为此深感荣幸与满足。

回到前文的问题:究竟什么会造成 Limbo 译文质量的差异?也许可以说,准确理解并表达原文语言意义是必要的基础,更高的要求则是译文整体是否能准确再现原作者借助语言或暗含或直接抒发的情绪。在原文语言理解层面,大赛组委会的“参赛译文评分要点”图文并茂地将易误解处讲解得非常明白清晰,其认真细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显然,译文在这些地方的错误量必然会导致质量差异。另外,你提到网上有读者批评这个“评分要点”过于数字化、机械化,忽略了文学翻译所应追求的美感——这一质疑乍看有理,其实不然。因为仔细看“评分要点讲解”,有心的读者不难注意到,其中强调译文之文学美的措辞(自然也是评分时的重要考量)比比皆是,例如:“原文在刻画心境和抒发感情方面都颇为考究”“描摹原文风格”“确定散文的基调(文体风格)”“协调隐喻和明喻,合理选用动词”“鼓励叠音量词以避免重复”“注意衔接连贯”“保持原文的叙述方式和描述重心”“斟酌遣词造句和行文节奏”等等。毫无疑问,评分要点要求译文能够兼具准确性与文学性,而后者恰恰是难以言传,无法以标准化方式列举,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是极具私人性的因素,正如不同人的文学感悟力会导致他们对同一篇散文的阅读体验千差万别,却往往难以道其所以然一样。若因此武断地以为译文评审老师会忽略文学翻译所要求的文学美感,实在是极其盲目的自以为是。事实上,也正因为这一无法言传的因素,请原谅我没能也不敢对你或任何他人的译文就“文学性”做出直接的评价,但我盼望上述我对自己翻译过程中关注因素的分享能于你有所启发。

感谢你注意到我的那几点小小注释——不过并不是如你所理解的那样我本来就已对这些文化背景因素了如指掌,而仅仅是因为我也许多了一点点探究的意识和刨根究底的精神。你多半想不到,我为那区区四点注释所花的时间也许比翻译整篇文章的时间还要多——“墙壁上的方材”是怎样一个图景?确定是木墙后,“暖炉的手指”沿伸入墙内不怕火灾吗?“车库的门边”怎么能有台阶?如何在翻译中既点题又照顾到 in limbo 这个固定搭配?就我而言,这几点如果不理清楚,翻译到那点的地方就会打结,难以继续。既然每一点都是我自己在翻译中感觉难以理解,经过再三思量、反复考证后才终于确定,因此很自然地认为也有必要为读者作出简明的解释。而能否意识到原文中可能引起目标语文化群体困惑的特殊文化因素,并穷其所能运用各种工具与方法进行考证与解释,我本人相信这也是一个优秀译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事实上,翻译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也证实这种“语言外技能”与“工具使用技能”确是译者必备之技能,详见 TransComp 等翻译技能研究组的研究成果)。

最后,感谢你的祝贺,也衷心祝贺你获得优秀奖,我在你的年纪肯定不如你做得好。其实本次参赛纯属偶然,当时一时技痒投稿后并未奢想过会否获奖,回头看自己的译文时更惊觉有诸多值得再斟酌处,所以对获奖结果颇有又惊又喜感——惊的是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喜的是自己多年来对翻译发自心底的热爱无意间竟得到这样令人大受鼓舞的认可。在收到你的信后,则又添了一份惭愧:我自己水平有限,似乎并没能如你所愿地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不过我心里很明白:译无止境,唯有靠着虚心与坚持,我们在这条艰辛又漫长的道路上,才可能不断进步,才可能既戴着镣铐又跳出优美而自成风格的舞蹈。谨此与像你这样虚心、努力和执著的翻译热爱者共勉。祝进步!
邓志辉

2014-11-8

编者注:本文由上海英语翻译公司质控部转载自《英语世界》官方博客